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肉品研究中的應用(文獻解讀)
本文收集了四篇相關文獻,主要討論: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肉品研究中的應用。
畜禽屠宰後,鮮肉仍保持細胞結構,其水分主要分佈在肌原纖維內、肌原纖維與細胞膜之間、肌細胞之間以及肌束之間。肌肉組織的自身結構和鮮肉的處理方法會對肉中水分分佈產生影響,並最終影響鮮肉的保水性,因而生鮮肉在成熟、保鮮貯藏過程中的水分變化受到廣泛關注。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lowfield NMR,LF-NMR)是一種快速、無損的分析檢測技術,可以通過測定肉品中氫原子核在磁場中的弛豫特性來確定肉品中水分的不同狀態,因而在肉品領域已有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
1)測定肉與肉製品中不同狀態水分的分佈和遷移;
2)結合其他指標判斷肉的食用品質和加工品 質;
3)進行注水、注膠肉的鑑僞,異質肉的鑑別和肉品新鮮度檢測。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肉品研究中的應用:肉品水分分佈/水分含量分析,肉品品質評定
文獻結論:
肉中不易流動水、自由水與肉的持水力、保水性、風味等品質指標相關。從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犛牛肉在貯藏過程中,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常伴隨着肉中水分子流動性的變化。可利用T2弛豫時間進行不同貯藏時間下犛牛肉品質的評定。
▲犛牛肉在貯藏過程中橫向弛豫時間分佈
▲犛牛肉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
文獻來源:
袁乙平,李靖,馬螈小等,低場核磁結合理化指標分析低溫貯藏真空包裝犛牛肉的品質[J].食品工業科技,2019,40(06):31-36.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肉品研究中的應用:肉品貯藏溫度Tg研究
文獻結論:
通過對牛肉品質指標與核磁共振參數T2的相關性分析,發現T22與各品質參數均有強的相關性,因此可根據T22 變化表徵牛肉品質變化。 通過核磁成像實驗發現,-10℃貯藏牛肉乾耗現象嚴重,肉的保水性差,不利於牛肉的長期貯藏。基於水分損失和經濟成本考慮,牛肉儘量在Tg以下貯藏,控制在-15~-20℃ 左右爲宜。
▲LF-NMR T2與測量指標的相關係數
▲不同貯藏溫度和時間下牛肉的核磁成像
文獻來源:
馬瑩,楊菊梅,王鬆磊等,基於LF_NMR及成像技術分析牛肉貯藏水分含量變化[J].食品工業科技,2018,39(02) :278-284.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肉品研究中的應用:冷凍肉品解凍方式研究
文獻結論:
不同的解凍方式對凍豬肉的橫向弛豫時間T2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凍豬肉解凍過程中發生了不同水分羣之間的水分遷移。
LF-NMR T2弛豫的水分分佈情況顯示,解凍方式對 豬肉中不同水分羣間的遷移具有顯著影響,冷藏解凍使凍豬肉中的不易流動水向自由水進行遷移,微波-1解凍則使凍豬肉中的自由水向不易流動水進行遷移,而微波-2解凍更傾向於使不易流動水向結合水遷移。
▲肉樣橫向弛豫時間T2變化的三維瀑布圖
▲不同解凍方式下肉樣橫向弛豫時間T2的變化
文獻來源:
程天賦,蔣奕,張翼飛等 ,基於低場核磁共振研究不同解凍方式對凍豬肉食用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9,40(07):20-26.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肉品研究中的應用:5種不同解凍方式對比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最新的案例,來了解整個研究過程的思路和模式。
文獻來源:
程天賦,俞龍浩,蔣奕等,基於低場核磁共振探究解凍過程中肌原纖維水對雞肉食用品質的影響[J].食品科學,2019,40(09),16-22.
本文研究旨在基於低場核磁共振橫向弛豫時間T2分析解凍過程中肌原纖維水的分佈及流動性與雞肉食用品質間的關聯性。
研究思路
冷鮮雞胸肉(宰後32 h)爲對照,採用冷藏解凍、微波解凍(微波-1、微波-2)與超聲解凍(180、200 W) 5 種不同方式解凍中心溫度爲-20 ℃的凍結雞胸肉,測定肉樣T2、品質特性指標並分析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方案
▲肉樣橫向弛豫時間T2變化的三維瀑布圖
▲不同解凍方式下肉樣橫向弛豫時間T2的變化表
解凍方式對T22峯頂點時間和T22峯比例有顯著影響(P<0.05)。與對照組相比,冷藏解凍和200W超聲解凍肉樣的T22峯頂點時間顯著延長(P<0.05)(表),峯值右移(圖)。其他3組解凍肉樣之間T22峯頂點時間無顯著差異,但兩組微波解凍肉樣的T22有左移的趨勢。5組解凍肉樣的T22峯比例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下降,其中微波-2解凍肉樣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0),其餘4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該結果說明解凍過程會降低凍雞肉肉樣肌水中的不易流動水含量。
文獻結論:
品質方面:從解凍過程中肌水對雞胸肉品質影響的角度考慮,微波-2解凍技術更適合冷凍雞胸肉的解凍。
水分遷移:結果表明結合水、不易流動水含量與肉樣的WHC、嫩度和多汁性評分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解凍損失率、蒸煮損失率和剪切力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自由水與這些指標的相關性與之相反。 冷藏解凍、微波-1解凍與兩組超聲解凍肉樣出現較爲明顯的不易流動水向自由水遷移的現象,且肉品質均顯著變差;而微波-2解凍對雞胸肉品質的負面影響最小,肌水水分羣中還出現了強結合水水分羣,並且微波解凍具有解凍速度快的天然優勢。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可以提供關於水質子與蛋白質中可交換質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直接信息,從而提供肌水的化學物理狀態。
小結: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肉品研究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測定肉品中的水分分佈和遷移;判斷肉的食用品質和加工品質;進行注水、注膠肉的鑑僞,異質肉的鑑別和肉品新鮮度檢測。
其他資料: